痘痘消退后留下的红黑印记或凹凸不平的“月球表面”,常被误认为只是皮肤瑕疵,实则属于痤疮后遗的瘢痕性损伤。痘印多因炎症后色素沉淀或血管扩张所致,而痘坑则是胶原蛋白流失引发的真皮层塌陷。两者虽不如外伤疤痕明显,却因影响面部平整度,成为许多人颜值的“隐形杀手”。其实,通过科学护理与针对性干预,皮肤自我修复能力可被激活,逐步改善痕迹。
温和代谢,加速痘印淡化
红色痘印是炎症后毛细血管未完全收缩的表现,需以舒缓退红为主。含积雪草苷、尿囊素的护肤品可降低血管通透性,搭配含维生素C的精华(建议选择原型VC或VC衍生物),能抑制黑色素生成,预防红印转黑。对于已形成的黑褐色痘印,低浓度水杨酸或果酸类产品可促进角质代谢,但需从每周2次开始建立耐受,避免过度刺激反致敏感。
刺激胶原,填补痘坑凹陷
痘坑的修复核心在于重启胶原蛋白合成。日常可选用含重组胶原蛋白或五肽成分的乳霜,通过模拟人体胶原结构,为皮肤提供“修复支架”。夜间护肤时,搭配含0.5%-1%视黄醇的产品(需逐步建立耐受),能加速表皮更新、刺激深层胶原再生。若痘坑较深,可尝试家用微针滚轮(需严格消毒),通过物理刺激唤醒皮肤自我修复机制,但需配合修复类面膜降低刺激风险。
防晒抗氧,阻断二次伤害
紫外线会加重色素沉淀、延缓胶原生成,是痘印痘坑修复的“头号敌人”。建议户外活动时搭配硬防晒(遮阳帽、口罩)。同时,内服维生素E或含虾青素的补充剂,可增强皮肤抗氧化能力,减少自由基对修复进程的干扰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若痘印持续3个月未消退、痘坑边缘呈锯齿状或伴随反复长痘,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因皮脂分泌异常或屏障受损导致。